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强链行动计丁香花高清在线观看完整版划发布
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在临床测试中表现出色
核技术应用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进一步持续推进我国核技术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11月27日,第二届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会上发布我国首个《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强链行动计划》以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年鉴2025年卷》、2025核技术应用产业链供需清单、中核集团核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成果,标志着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进入以系统性强链行动推动高质量跃升的新阶段。
本届大会由中核集团、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主办,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物院联合主办,以“核力共链智创未来”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凝聚产业链合力,共创核技术应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共同构建更紧密、更强大的核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圈。
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纳贾特·莫克塔(Najat Mokhtar)以视频形式致辞。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分党组成员、副主任郑晓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瀚,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石林,清华大学医学院首席研究员、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院长孔繁圃,中核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学军,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首席网络安全官孟琰彬,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同方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泳江以及来自国务院国资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单位相关领导、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物院、清华大学、中国核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核工业教育协会、沃尔核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主要核技术相关院所和社会团体的专家及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作为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产业链“链长”,中核集团在会上表示,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进一步凝聚了产业链合力,为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中核集团将与各方携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持续深化“共链”行动,着力共筑创新链、共优产业链、共拓生态圈、共合智力圈,加快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核技术与新兴领域深度融合,为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活动期间,国家原子能机构专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进行解读。中核资本、中国同辐、同方股份、中核粒子等单位与来自印尼、广西等地的产业链上下游单位进行签约。大会同步启动“走进新国企·核技术应用赋能美好生活”融媒体活动,并开展“核医疗”“辐射改性新材料”“AI+核技术”“智能核电”等四场平行分会场,以及产业创新成果展览展示等活动。
据了解,核技术又称同位素与辐射技术,通常指非动力民用核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国际原子能机构曾评估,核技术应用产业直接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9个目标,核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已形成多层次、多链条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部分重点细分领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整体呈现“成熟链条引领、新兴方向孵化”的发展态势。此前我国发布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指出,到2026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围绕核技术在医学诊疗、农业育种、食品加工、材料改性、安检安保等重点方向或领域的应用,力争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核技术应用产业总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0%以上,到“十五五”末,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年产值可以达到6000亿元左右。
最新发布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强链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由行业协会发起、央企主导、多元参与的系统性产业链提升行动,旨在进一步筑牢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安全屏障,逐步扭转部分环节“受制于人”局面,为产业链实现安全自主可控奠定基础。该技术既彰显国家战略引领,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既保障产业链安全,又培育产业新生态,将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用金”相关单位,深化行业资源整合融通、跨领域协同联动,实现“子链有支撑、分工有协同、落地有保障”的产业推进格局,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将通过“强链行动计划”携手参与单位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宝贵行业经验。这是中核集团对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生动行业诠释,是产业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实践,是新型举国体制在行业层面的创新应用。